不具研發背景的差異
- barisindare
- Oct 2, 2016
- 2 min read
不具研發背景的差異
許多便宜品牌,會拿高價品牌的保養品大肆撻伐的宣稱,內容物根本值不了幾塊錢,卻售價驚人,大罵品牌暴利。
事實上相同的原料,不見得做出來的產品保養價值是相同的,問題關鍵在研發配方的專業度差異
,而研發是要付出巨資的。
舉個最簡單的例子,最常見的又濃又稠的精華液,其實是加了高分子膠,例如 : 天然果膠、藻膠、壓克力膠等,才會變的濃稠。有些膠質對酸鹼度、電荷度很敏銳,內行人看配方選用膠質,與產品的活性物搭配,就能掌握其關鍵價值。
例如,Carbomer 膠要在中偏鹼性才會有稠度,而當你發現你買的精華液成份欄上,同時有不耐酸的 Carbomer ,又有果酸、水楊酸或左旋維他命 C 等酸性成份時,一般人不會覺得奇怪,但這其實是有問題的。
這有幾個可能性:
1 . 把應該偏酸才有活性價值的精華液,再度中和成中性,那就犧牲掉所添加的酸性活性物的效能 ( 活性物效能全失 )
2 . 添加的酸性活性物微乎其微,根本不足以影響整體的酸鹼度 ( 效果當然就幾乎沒有 )
3 . 成份登錄不實,存心蒙騙消費者
當相抵觸物質讓膠體降稠後,外行人只好再添加膠的量,可是膠的分子量是非常巨大的,通常都有百萬分子量,再小也有30萬分子量,所以膠的量越多,活性物就越難滲入皮膚內,效果自然就不好。
一 . 本站文章著作權,屬【英達爾國際企業有限公司】所有。
二 . 不得引用本公司著作之文章。
三 . 若侵犯本公司,將以【侵犯著作權法】,螢幕拍照後,逕行告發。
Comentários